餡料鮮雲吞 玩玩創意月入40萬

 

脫下西裝,改穿短褲、T恤,雖然少了風光頭銜,卻開啟他怡然自足的夢想人生。

害怕油膩、厭惡腥味,龐惠良曾經是遠庖廚的大男人,他不願承接家中餛飩攤,畢業後北上闖天下,闖出月賺10餘萬元的風光人生。 然而業務生涯大起大落,舌燦蓮花卻愈說愈心虛,職場浮沉10年,終究還是手捏餛飩最實在。

他發揮廣告人創意,以花菇、雪菜、潮鯛為餡,包出與眾不同的創意滋味,爵士樂、酒館裝潢,將傳統餛飩店打造為風格小館。

「這是Pub?還是餛飩店?」隔著小酒館般的玻璃木門,顧客探頭探腦,露出狐疑表情。

推門進去,吧檯、高腳椅,空中飄著爵士樂曲,讓專程尋餛飩而來的人倒退三步,直到店員迭聲招呼,這才半信半疑地入座。

若不是店門口高懸「餛飩舖子」的招牌,沒人相信這是一家餛飩專賣店。

坐在吧檯邊、聽著爵士樂吃餛飩,是老闆龐惠良的點子。

「有2種店會關門,1種是賠錢的店,1種是賺錢的店,後者會關門,通常是老闆把身體做垮。」

他堅信要開店,就得開1家舒服的店,於是將7小店設計得有如Pub,伴著口味獨特的創意餛飩,成為台北東區的餛飩奇店。

致勝寶典

◎創意口味:除鮮肉、鮮蝦等尋常口味,另開發花菇、帶骨、墨魚等創意餛飩,增加消費者選擇,也以特殊口味打開知名度。

◎服務為尊:在口味之外,堅持營造舒適的消費經驗,包括在15店面中隔出2為廁所,增加外場人手招呼客人等,提升小店格局。

◎加速流動:賣場僅7大,座位有限,為提高客流量,只賣製作速度快的餛飩與麵食,冷飲也以冰品為主,讓消費者沒有久坐理由。

開發口味市場調查

龐惠良是外省第2代,他父親來自江蘇,平日便在高雄老家附近的菜市場賣餛飩。

從小看著父母做生意,他卻厭惡豬肉腥味,害怕沒離開高雄得跟著爸媽一起包餛飩,專科畢業後便提著行李北上求職。

10年工作,全與業務有關,業績大好時,月入10餘萬元不是問題,他卻愈做愈心虛。

「我當廣告業務,買空賣空,看到同業大起大落的例子很多。」

他想出來創業,卻沒方向,又放不下高薪收入,直到有次回老家,北上前母親煮了碗餛飩湯,他萬般抗拒下吃了一口,

卻發現滋味不同想像,也為創業夢起了個頭。

自小看慣餛飩製法,即使他連荷包蛋都不會煎,卻能精準調味,做餛飩是龐惠良自認「可以勝任的事」。

於是他利用周末在家中包餛飩,送給朋友、同事嘗鮮,再做市場調查,統計對方回購意願。半年後,定單回流率達8成,

他毅然辭去工作,回家專心包餛飩,宅配客戶最高在廬山、最遠到台東,還有國外留學生偷偷帶出國。

一開始,他從最基本的鮮肉、全蝦、干貝口味切入,2年前著手開發新口味,墨魚、潮鯛、花菇,各種創意食材全包入餡,

其中最特別者為「帶骨」餛飩。他以蘆筍為「骨」,做出丁骨牛排造型,口感特殊,也招來網友轉貼、媒體報導,

如今成為店中招牌。

蘆筍墨魚當作食材

「當初只是想突破傳統做法,玩玩創意。」龐惠良說。

儘管如此,他在挑選食材時仍有一套原則,也嘗試各種做法,以求做出味道、外型皆完美的餛飩。

好比帶骨餛飩最早是以四季豆來做,但考量四季豆有季節性、水煮後容易變黃,且價值感較低,

因此改用進口蘆筍,口感清脆且無須費心處理。

花菇、墨魚分別選埔里菇與大型墨魚,價格較高但有嚼勁。以墨魚來說,切丁後其實看不出差異,但70公分長的大墨魚肉質厚,

吃進嘴裡的咬勁就是不同。

開店之初,店裡只賣湯的餛飩、乾的抄手,營業額難拉高,後來研究發現,單賣餛飩難滿足客戶,於是龐惠良開發麵食搭配銷售,拉高營業額。

搭售麵食提高業績

他說:「扣除廚房、廁所,賣場只有7大,要把業績做大,只能縮短客人用餐時間。」於是餛飩舖子只賣製作速度快的麵食,位置安排緊密,客人埋頭吃餛飩之餘,難以久坐聊天。

舖子開在市民大道、台北鐵路機械廠前,在這個商家既少、又無騎樓的路段,人車難得停留。

8年前開店,市民大道還沒通車,附近京華城只有鐵皮圍籬。」當初龐惠良開店,原意是想替自家生產的手工餛飩打開通路,

結果開店後熟食銷售反而領先外賣,客人甘冒被開單罰款之險,也要並排3部車光顧。

走過初期的慘澹經營、口蹄疫的生意低潮,如今小店每月業績上看40萬元,淨賺14萬元,也讓龐惠良擘畫開中央廚房、進軍百貨商場的大夢。

不再口若懸河、推銷空泛商品,他站在吧檯後為客人端上一碗親手烹煮的餛飩,也從小小餛飩中,找到遼闊希望與嶄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