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小吃高檔出售 魷魚翻身月賺40萬

「北投魷魚」老闆廖智雄,成長於台北大龍峒:「早上起床睜開眼,就看到街坊鄰居在賭四色牌,其中很多是地方角頭。」

他說。父親那代,從羅東移居台北,舉家窩在龍蛇雜處舊社區討生活。

他沒隨環境墮落,卻也沒理由振作,國中畢業,便因對書本實在莫可奈何,放棄升學。

出社會,眼見沒本錢和人拼事業,只好學老父賣魷魚羹,嘗試扭轉自己「輸在起跑點」的命運。

「北投魷魚」,不只是一家開在北投、天母一帶,專賣魷魚羹的小吃店。老闆廖智雄從路邊攤起家,看生意直落,花2年實驗、改良自家羹品。發現女客愛吃辣,便跟圓環店家、甚至跨海到大陸學做麻辣。看深圳餐廳用電腦點餐,出菜、結帳快且準,他起而效尤。熟客建議,學美式連鎖咖啡店發儲值卡,他也跟進。客人有需要,就幫補;知曉便民之道,就仿照;賣傳統小吃店,奉行電子化。照覆新潮內在的,是高檔典雅的外貌。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家月賺40萬元的店,正是隻不折不扣、自治成功的「小鮮」。

改良羹品 變多樣化

他的煮羹技術傳承自父親,10年前隆重開賣當天,不少街坊來捧場,單日營業額衝到他預設的1.5萬元。

不料之後一路下滑,在5000元左右盤旋,簡直是賠錢在賣,他研判問題出在產品實力不夠強。

「爸爸的攤位設在市場邊,從晚上8點賣到半夜,那時段客人吃的選擇少,所以生意好。

我的店開在鬧區,客人嘴刁,不好吃他不會講,乾脆就不來。」他說。

他勤跑迪化街,買各種材料回家實驗:像香菇、干貝、高纖、日製等多種味精,每種都買,加進羹湯試味道。

淘汰沙茶,覺得沙茶使羹「不管誰煮,吃起來味道都一樣。」自己雖愛吃裹漿魷魚,但覺生魷魚較高檔,於是捨前者取後者。

術士煉金過2年,終將日營業額拉拔到2萬元。

穩住魷魚羹、滷肉飯基本盤,他想拓展菜色,從店內所缺的「非羹類」清湯下手。

淘汰做工麻煩的魚丸,想到幼時大龍峒有家「排骨酥專賣店」很好吃,便常去報到,

「吃時把味道記在腦裡,回家自行研發。」他說。

舊並濟 提升格局

大陸期間,他見識到深圳餐廳用電腦點菜,廚房接單快速精準,櫃台結帳也有收費明細取信於客,回台便在店裡加裝同樣系統,優點是每日熱銷單品、各類數據一目了然,方便他調整菜色。

除以中國店家為師,美國知名連鎖咖啡店星巴克也成他仿效對象。熟客建議他發行儲值卡,給天天登門消費者一點折扣,他照辦。

「同業提醒,這樣持卡顧客一來,必享優惠,會侵蝕利潤。」他解釋。

「其實沒關係,賣小吃,本來就該帶點人情味,何況客人已押上千元在我這兒。」

廖智雄總算想到,自己賣的是台灣小吃!為突破傳統小吃總是傳統賣法,他還用老電影海報、骨董碗盤、古意燈籠來粧點門面,

這店因有電腦化精實內在,依顧客好惡廣增品項,多方取經提升菜色,從路邊攤跳脫至超現代格局,成為活躍於天母、北投一帶油湯界的1尾小鮮。  

鑽研麻辣 跨海取經

實驗階段,他賣少量,只求「今天吃過的5個客人,明天全部回籠,我就有10個客人,據此倍增。」

穩紮穩打,小店踏出商品多樣化的第1步。

這時他把店遷到商業區,作上班族生意,開始賣午餐,發現這時段的經營訣竅是出菜一定要快:「上班族1分鐘便把店擠滿,希望快吃快飽好回去午休。剛開始我們應付不及,廚房忙得半死,顧客也罵得半死。」

他趕緊調配人員:以往員工從調味到上菜,一人包辦,如今煮麵、端菜各司其職,順暢流程。

一般小吃店把爐頭設在門口,但他把爐灶內移並加大煮麵機火力,掌廚者少了和進門客寒暄樂趣,

但「忙起來無法兼顧禮儀,乾脆固守內灶,省得失禮。」他說。

小店經午餐混仗的歷練,開始變得有紀律、有野心。他觀察很多女客愛吃乾麵和辣味,便嘗試結合兩者,

從多年來吃遍台北排隊名店的腦內資料庫,搜尋到圓環一家店的自製辣椒醬,入腹有從肚裡回香的辣勁,便提著1萬元去拜師。

「老闆教我,辣椒打碎後,先用大量鹽巴,讓它軟化變香,再用砂糖來壓鹹味。」

為進一步鑽研麻辣做法,他透過在北京開餐館的朋友引介,親赴當地,向1名四川師傅學藝,

成為日後加賣麻辣臭豆腐、紅油抄手、自製辣椒醬的根本。

致勝寶典

懷舊加優惠聚人氣

多方取經:以麻辣醬(左)、辣椒醬(右)為例,他發現多數女客愛吃辣,便赴大陸拜師,將辣醬發展成重要調味,還可單賣。

動線規劃:小菜佔營業額3成,因此將菜台設於店的正中央,客人不管坐哪個角落,都看得到菜櫃,增加點菜機率。

儲值卡:從美式連鎖咖啡店得到靈感,買1000元卡送100元、2000元送300元,藉著折扣優惠來鎖住常客。

黑板公告:黑板讓人懷舊童年時光,隨時可把新上市、促銷的單品寫上去,公告周知。

古意擺設:希望提升小吃店格局,將自己收集的電影海報、童玩、獅頭等,拿來粧點店面,用餐環境優雅,客人喜歡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