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價格戰 尋網路商機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過去一年中,已有超過700萬人曾在線上消費,平均一年消費金額近1萬元。2004年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規模389億元,較2003年成長61%,預估今年成長率可達50%,市場規模將挑戰900億元。

網路 創業 路上,有成有敗,有人應用網路很快的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人在網路投入多年,卻毫無斬獲。究竟那一種行業適合在網路經營,如何在網路上找到獲利模式,值得有心想在網路開店的業者,仔細思考。

資深媒體人夏韻芬表示,通路結構的改變,讓網路快速形成商機,而900億元相當是一個大型產業的年產值,假設目前若有10萬人投入網路開店,平均每年可獲90萬元,只不過,如同理財一樣,要成功在網海中找到商機需要事前做好功課。

台北體院休閒系教授王俊人表示,網路商店的好處是成本低,在實體通路取得成本愈來愈高時,愈來愈多人投入網路商店,形成另一個高度競爭巿場。但他強調產品本身須具備高度的附加價值,才能避開「價格」的陷阱,因為網路上永遠有人有本事賣出更低的價格。多年前,有位學生從峇里島引進銀飾,從貨品的接洽、海關流程到物流做了不少功課,這些「功課」正是創造產品差異化及利潤的關鍵。

高雄應用大學電子商務所主任閔庭祥表示,「電子商務」本身有二種意義--e化」及「經營」,網路商店是實體通路的轉移,生意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因此要成功的經營網路,必須回歸4P的基本面--產品、價格、通路、行銷。也就是產品要能具吸引力,價格要有競爭力,脫離4P架構,難有成功的結局。有人說網路可以創造傳奇、但傳奇的背後其實是很現實的「產品成本」及「行銷服務」。他以高雄甲仙芋冰為例,芋冰季節促銷時,商家的折價券幾乎被附近小孩取光,顯見產品若無法成功行銷出去,再好的產品也是枉然。

此外,另針對線上交易安全問題,丁廉君表示,目前大部分客戶都把主機放在中華電信代管,包括中小企業處所輔導的客戶案子,也都交由中華電信來處理,業者不必太擔心。另多數人擔心網路消費產生交易糾紛無可申訴,目前台北市有個防止網路交易糾紛的協會--台北市電子商務消費協會(SOSA),可協助消費者處理網路購物的糾紛。

伺服網路董事長丁廉君表示,隨著軟體的成熟,網路開店門檻逐漸降低,但網路開店容易,後續維護卻難,因此網路上,有一半以上幾乎都是萬年網頁,萬年網頁容易造成行銷上的困難。而要擺脫萬年網頁就要應用資料庫的概念,將網路上每筆交易的資料,變成一種簡單的模組,可以自已更改資料,才能確保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