ㄏㄤ麻糬 多種口味 日賣600串

2002年改良百貨公司烤麻糬,控制冷藏溫度定型,在西門町推出炭烤麻糬,多元口味滿足市場。庄腳囝仔、工人後代、學歷中庸、背景不揚,林家英想出人頭地,24歲那年卻一敗塗地;人生際遇雖鬱卒,他不能放棄自己當爛麻糬。

冬天呷甜甜取暖,夏天呷鹹鹹開胃;成功在即,父親準備享福之際卻罹癌,他快馬加鞭,衝!衝!衝!賺錢供醫藥費。

綿綿細雨寒流日,長串人龍從西門町徒步區小巷弄竄出,天未黑,霓虹燈未亮,暮色漸濃,沖繩日式碳烤麻糬攤位前,125元,日賣600串,假日衝破1200串,還成立中央工廠,供應全台加盟、燒烤店,生意強強滾,一路衝到不敗之地,

砸錢治父疾,父親仍不敵病魔,往生西歸,無奈濃濃麻糬情,最終只能化為綿延思念。

老主顧淡江大學李同學,連吃2年,最愛起司口味,嘴饞時,呼朋引伴從淡水殺到西門町解纏。

她說:「炭烤麻糬表面酥黃,裡面軟Q,只要到西門町,一定來吃!」其實,沖繩日式碳烤麻糬於200211月成立,

大紅燈籠高高掛,木造餐車增添濃郁大和風,乍看之下,以為新鮮玩意到青春天堂搶市,排隊情景只是創業蜜月期之象。

至今3年多,「少年頭家」林家英66年次,創業動機再單純不過:「失業」。

苦無工作 創業失敗

林家英出身屏東鄉下,父親「做土水」(水泥工)養活一家子,奮鬥多年,逢1993年房地產景氣旺,工人階級出頭天,

陳父蓋厝、包工程;因家庭背景及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林家英選擇五專土木科就讀。

沒想到造化弄人,他專二,房地產走下坡,陳父被倒會,「以會養會」掀起連鎖反應,陳家舉債千萬、房子被法拍,

一家6口連夜搬家逃債,顛沛流離,3年搬家10幾次。

林家英退伍,房市依舊低迷,技能無用,找工作處處碰壁,情急之下,到鋸子工廠擔任作業員。

他說:「這工作替代性高,老闆隨時可以換員工,看不到前途。」3個月不到,他正式與工廠告別。

「找不到『頭路』,乾脆當『頭家』。」與人合夥撞球店,家人支持20萬元,卻因市場評估錯誤與意見不合,不到2個月黯然落幕。

林家英首次創業嘗敗績,回頭找工作卻苦無工作機會,他決定上台北找生機;順利找到快遞工作。

興致勃勃提槍上陣,他才發現自己猶如城市鄉巴佬,每天在台北大迷宮轉得頭昏腦脹,

製作秘訣 冷藏溫度

「休假南下,在高雄百貨公司美食街第1次看到烤麻糬;吃起來爛爛糊糊,很難吃。」林家英愛吃麻糬,3個小丸子1串的烤麻糬,

口感像久煮湯圓,毫無麻糬Q感,初次嘗試雖倒盡胃口,卻認同「炭烤」香味。

「問題出在材料身上!」他天真地在家生火,用客家麻糬實驗,沒想到烤過麻糬軟綿綿像起司,為解決麻糬「型」的問題,

他打電話回屏東,向老媽、二伯母求救,完成理想中的「麻糬」。

除了調整原料比例、製作時間,他透露:「冷凍,麻糬水分被吸乾、會裂;一般冷藏,麻糬烤後過軟。」秘訣在冷藏溫度控制。

準備充足,蓄勢待發,他投入小小積蓄6萬元二次創業,透過關係,擠進西門町戰區,攤租計算方式依每日營業額抽成25%

每日結算,少了押金壓力利基,他期許自己「只准成功不許失敗。」這成為日後助他走出SARS低潮的優勢。

沾醬、口味多元的碳烤麻糬剛設攤,嘗鮮客源源不絕,中午開店後3個多小時,麻糬用罄,眼見下班尖峰時間來臨,沒貨可賣窘境,

他只能忍痛打烊,回家做麻糬,創業初期「校長兼敲鐘」,克難用果汁機碾米、洗衣機脫水、手工揉製、蒸煮與捏型,

每天睡眠不到4小時,曾累到昏倒,產能不到200串麻糬。

「當時每串售價20元,1天營業額最多4000元,其中25%營業額1000元為房租。」雖勢如破竹,他發現單憑一己之力,利潤有限,

隔月,投資7萬元購進攪拌機、大蒸籠,增加產能至300串,眼見事業起步,上天卻跟他開了大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