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網路創業潮起 耕耘台灣之美

 ■ 記者林熙祐/台北報導

一次總統選舉,幾乎要把台灣人民撕裂為兩半,誰才是正統「愛台灣」,不是政治人物說了算!有一群5、6年級的人正用他們對台灣自然環境的感動,開始包裝家鄉的人文、本土資源,以民宿導覽的方式介紹台灣鄉下之美,形成一股「返鄉創業潮」!

這些人的優勢幾乎都是早有一塊鄉下的土地房舍,只等待年輕的他們帶進創意;本錢不厚的,沒關係,網路創業也是一個捷徑,照樣有家庭主婦成功的把習以為常的台灣美食賦予新的生命。而不管「返鄉創業」或「網路創業」,他們的共同特色都是早已跳脫360行的窠臼,把消費者當家人來「博感情」,不但為自己找到了事業的一片天,也成為將來最有潛力將台灣特色推向國際的一群人。

週休二日,許多人苦於找不到地方休閒渡假,這樣的集體憂慮,反而為鄉下帶來了生機,也激起更多少年ㄟ回鄉經營民宿的動力,但是真正經營出質感的成功者,都帶有一份對鄉土的使命感,甚至許多是誤打誤撞基於遊客要求而成立,因此這類民宿迥異於為賺錢而特地開挖興建的那種生意人經營的民宿,他們大多以經營自己家的心情來管控品質。

金瓜石「雲山水渡假小築」吳乾正就說,一開始他根本不懂什麼是民宿,只想打造一個像家一樣的溫馨地方、讓更多人了解他的故鄉金瓜石之美;新竹「大隘山莊」范德明的初衷也只是想蓋個可以讓家中8個兄弟姊妹可以聚聚的別墅;而南庄「栗田庄」陳志碩跟屏東「夢想之家」杜惠蘭更是因為在山林中的家老是被過往遊客要求暫歇一晚,甚至主動付錢,最後乾脆轉型為民宿。

原本在台北開服飾店,吳乾正回到金瓜石,把經營民宿當作廣播節目一樣,跟每位客人分享心情、人生閱歷,把自己對金瓜石的了解告訴遊客,還因此促成了自己的姻緣。他認為,以利益為導向返鄉創業,絕對難成功。

宜蘭「庄腳所在」吳明一也是抱著同樣心情:「我們都是鄉村裡很漂亮的農舍,如果把自己的家弄得很漂亮,台灣的房子也會跟著很漂亮,有機會比美國、歐洲還美!」他們強調,要把台灣之美介紹給國際,讓外國觀光客願意來台灣體會鄉村特色,絕不是在觀光區隨便插個牌子、蓋個房間就可以的。

他們都有一個很會說故事的特質,是採訪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而這個說故事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很生動的告訴來玩的人什麼是大紅紋鳳蝶、什麼是小白頭翁、他們「賣生活品味」、「賣山水」也「賣溫馨」,教遊客放天燈、打陀螺,甚至煮出結合當地農產的美食,「大隘山莊」的魏寶珠說,想當民宿主人要早上5時起床,要考上廚師證照、吧檯證照、要會做手工餅乾、要教客人做手藝、還要懂生態、環保、心靈學。

羅東「逢春園」許麗華就很擅長和當地農產品策略聯盟,「當遊客吃到一顆有故事的茶燻蛋時,他一定會去農場逛逛,自然為社區帶來其他商機」,許麗華認為,現在很多民宿招不到人,因為沒有創意,主人也沒有美感。

因為有創意、有美感,曾是幼教老師的杜惠蘭,她深具傳統部落特色的「夢想之家」就已經預約到來年,台中縣和平鄉「山谷裡的家」、五年級的黃俊雄也因為都採用羽絨被、羽絨墊這樣體貼客人的用品,現在想預約的客人得等到明年了。

放棄IBM一個月8萬高薪工作回到南庄經營「栗田庄」的陳志碩形容的最貼切,「把自己當作客人,真正了解客人的需要,才能讓客人有回來的衝動」。

「返鄉創業」帶回年輕人的觀念,是一場農田山林的寧靜革命,陳志碩了解觀光客現在喜歡從網路蒐集旅遊訊息,因此把網站國際化,加入美、日語,他覺得這樣才有辦法把台灣鄉村之美帶出去。

同樣是五年級,家庭主婦鄭淑芳則是選擇以另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創業、以另一種方式「宣揚國威」,她學習「新春、如意」兩位家庭主婦黑鮪魚網路宅配事業的成功模式,也以台南女兒對虱目魚的熱情,賦予老產品新生命,放到網路平台,開始她的「網路創業」,而台灣的黑鮪魚或虱目魚小吃,在她們的努力下,也將因攀上網路有機會進軍國際,讓觀光客因想品嚐台灣美食而來。

【2004/04/10 東森新聞】